“生物基纖維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由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浙江理工大學和天津科技大學共同建設。實驗室堅持“四個面向”,圍繞國家和產業發展重大需求,以生物基纖維原料分離精制與綠色制造、生物基纖維綠色制備技術、生物基纖維高端高值化應用基礎為重點研究方向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構建我國生物基纖維原料自主可控體系,形成生物基纖維新型成形理論與技術,實現生物基纖維材料規模化高端高值應用。根據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辦法和總體規劃,實驗室與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聯合發布2025年度開放課題申請指南,具體如下:
1. 2025年度重點支持的研究方向:
方向一:生物基纖維原料分離精制與綠色制造
(1)生物基再生纖維原料:研究纖維素、蛋白、甲殼素、海藻、木質素等多源生物質原料的高效分離純化,實現生物質原料的全組分分離及高值化利用,建立生物質原料特性對纖維材料結構性能的影響規律。
(2)生物基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物:研究生物合成單體及聚合物的新策略、純化新方法和新技術;研究生物基聚合物的大分子結構設計、合成機理與改性技術。建立生物基合成纖維原料特性對纖維材料結構性能的影響規律。
方向二:生物基纖維綠色制備技術
(1)新型溶劑體系設計和生物基再生纖維制備:設計合成環境友好型生物基聚合物新型高效溶劑體系,闡明其高效溶解機理;揭示再生生物基纖維結構演變機制,實現高品質再生纖維材料的可控制備。
(2)生物基合成纖維高效低碳制備:研究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聚合反應過程中低聚物形成機制與調控規律,研究生物基聚合物熔融紡絲成形機理、紡絲動力學、凝聚態結構調控和微缺陷形成規律,建立聚合物大分子結構-紡絲成形-纖維性能之間的構效關系。
(3)生物基纖維材料先進成型技術:研究生物基聚合物在多場耦合作用下的流體動力學特性、牽伸成型及其纖維凝聚態結構演變規律,建立綠色低碳生物基纖維材料及其集合體的先進成型新原理、新方法,揭示生物基纖維集合體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
(4)AI+生物基纖維新材料:研究人工智能與機器學習在生物基原料溶解、聚合物合成設計及纖維成形加工中的應用,構建新溶劑、新工藝及新材料開發的模擬計算模型與算法,探究材料結構與性能預測新方法。
方向三:生物基纖維高端高值化應用基礎
(1)醫用生物基纖維材料:研究生物醫用纖維材料的高效合成技術,闡明生物醫用纖維及制品在實際應用中聚集態結構的演變對其生物學性能與力學性能影響的內在機理。
(2)生物基智能紡織品:研究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與智能可穿戴紡織品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應用,探究智能可穿戴材料與人體感知交互機制。
(3)國防軍工用生物基材料:重點研究纖維素再生纖維高強長絲和碳纖維、生物基尼龍、生物基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的制備機理和技術,探究其在航空航天、尖端武器、高速輪胎、單兵作戰等場景中的應用。
(4)能源環境用生物基材料:研究生物基微納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的設計、制備及應用,探究其在電池隔膜、油水分離、空氣過濾、水體凈化等能源環境領域應用。
(5)生物基纖維循環利用:研究廢舊紡織品的組分分析和識別理論,創新廢舊紡織品化學解聚新型催化劑、生物酶等,闡明其解聚機理;建立多組分廢舊紡織品的高效分離方法、廢舊紡織品高效脫色新技術,探究廢舊紡織品高值化利用新技術、新方法。
2. 經費支持額度:
本年度支持開放基金課題不超20項,每項經費5-20萬元。
3. 申請時間:
申請時間從發布通知之日開始,截止日期為:2025年9月30日
4. 申請條件:
(1)申請人需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者博士學位。
(2)獲資助的研究人員在發表論文或者其它成果時,需按照生物基纖維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辦法約定條款進行成果標注。
(3)獲資助課題須嚴格按照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辦法執行。
(4)申請者需結合研究方向與本實驗室科研團隊開展合作研究,并在申請書中確定實驗室的合作對象。且在后續課題實施過程中,與實驗室團隊保持緊密合作。
(5)申請者需明確申請項目面向指南具體方向,且申請的項目研究內容與指南方向緊密契合。
5. 申請書提交:
申請書格式見附件。請于2025年9月30日前將簽章版申請書PDF掃描件發送至實驗室指定郵箱wangxinyaxi@cta.gt.cn,郵件主題注明“開放課題申請+申請人姓名”,無需紙質材料。
6. 聯系人:王忻雅希 010-65987254, 18310930322
王 雪 010-65987486,15901430146